物联网是以感知为目的,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其突出特征是通过各种感知方式来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互,再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提升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
物联网应用领域
智慧家居
智慧家居是融合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将各种家庭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网络家电等)通过智能家庭网络联网实现自动化,通过中国电信的宽带、固话和3G无线网络,可以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操控。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提供舒适宜人且高品位的家庭生活空间,实现更智能的家庭安防系统;还将家居环境由原来的被动静止结构转变为具有能动智慧的工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
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系统借助简易实用的家庭医疗传感设备,对家中病人或老人的生理指标进行自测,并将生成的生理指标数据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传送到护理人或有关医疗单位。其增值业务还有,如紧急呼叫救助服务、专家咨询服务、终生健康档案管理服务等。智慧医疗系统真正解决了现代社会子女们因工作忙碌无暇照顾家中老人的无奈,可以随时表达孝子情怀。
智慧交通
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智能农业
智慧农业是系统通过实时采集温室内温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土壤温度、CO₂浓度、叶面湿度、露点温度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随时进行处理,为设施农业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测、对环境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模块采集温度传感器等信号,经由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传输数据,实现对大棚温湿度的远程控制。
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是指通过利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学生、工作人员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
智能城市
智慧城市包括对城市的数字化管理和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前者利用"数字城市"理论,基于3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等关键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空间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后者基于宽带互联网的实时远程监控、传输、存储、管理的业务,利用无处不达的宽带和无线网络,将分散、独立的图像采集点进行联网,实现对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统一存储和统一管理、为城市管理和建设者提供一种全新、直观、视听觉范围延伸的管理工具。


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涉及一套先进的楼宇设备控制系统,以营造一种温馨、回归大自然的工作环境;一套结构化布线系统,将整座建筑的数据通信、语音通信、多媒体通信融为一体;一个现代化的通讯系统,以满足现代信息社会高效率的工作需求;一个对大楼的强电设备和弱电系统进行统一监视和管理的系统集成平台,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智能建筑涉及的智能化系统包括:
□ 楼宇自动系统
□ 综合布线系统
□ 计算机网络系统
□ 安全防范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可视对讲系统、电子巡更系统)
□ 一卡通系统(门禁系统、消费系统、停车场系统、考勤系统)
□ 背景音乐及公共广播系统
□ 有线电视及卫星接收系统
□ LED信息显示系统
□ 多媒体会议系统
□ 触摸屏查询系统
□ 机房建设工程
□ …………
节能管理主要是针对工业、公用、民用建筑和能源进行节能降耗研究,建设低碳工厂、低碳楼宇、低碳社区,共筑低碳生活。
工业领域节能潜力巨大,需要将加快技术进步和调整结构有机结合,促进企业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淘汰高耗能、落后产品,强化企业节能信息化管理,搭建节能降耗的基础平台,达到企业综合节能降耗的目的。发展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等来实现低碳经济模式。
公司与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合作,针对建筑的室外环境、围护结构、室内环境、可再生资源、设备节能、水系统、绿色施工与运行等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内的节能降耗研究,搭建建筑模拟咨询评估平台,如采用隔热保温新型墙体材料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高能效比的采暖空调设备等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减少能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服务内容:
● 室外风环境、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模拟计算和优化
● 室内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热环境、声环境、空气品质的优化
● 冷热源系统、空调末端、输配系统、电梯选型、楼宇自控、水/电/气计量优化
● 建筑给水系统优化
● 围护结构节能与优化
● 遮阳与建筑一体化
● 废热、余热回收再利用